rss
    0

    笔触落下后形成的画面形象犹如经过利斧劈砍一般简洁利落

    2024.01.11 | admin | 37次围观

      原标题:12种青花绘画技法,提高你的青花瓷鉴赏能力!

      今天

      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

      1、一笔成画

      用笔尖(细线条)或中锋(粗线条)一次性画出图案,没有勾勒点染等二次上色的过程很像传统书法的写意、随性。笔触的轻重直接影响到青花色泽的浓淡。

      明代 青花一笔点画芦苇纹杯

      2、勾勒点染

      勾勒点染技法,是通过运用或粗或细的线条勾勒纹饰,继而加以点染渲染,绘制出所需图案。自天顺晚期至清代,该技法逐渐成为主流绘画方式。在民窑作品中,此画法表现得尤为普遍。

      清康熙 青花花卉纹碗

      3、双钩填色

      以双线条勾勒出花纹轮廓为主要绘画笔法,明宣德时期已开始使用。随后,成化时期以细而均匀的线条勾勒并填色成为基本的绘画方法。双钩填色法成为青花加彩的基础。

      清 青花花卉纹杯

      4、单线平涂

      轮廓线清晰可见,纹饰中的青花颜色呈现出向外流散的渲染效果,色彩以平涂的方式涂覆在内。在描绘线条内部时,颜色没有明显的浓淡深浅之分,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涂出勾勒线。这种技法在明朝末期天启崇被时期较为流行,其中仿制康熙雍正时期的缠枝莲纹饰最为常见。

      明崇祯 青花高士图琴炉

      5、青花淡描

      瓷器上的工笔画以清雅的青料勾勒线条,多采用笔锋绘制,类似于中国绘画中的白描技法。青花淡描则仅以精细线条为之,呈现出清新雅致之韵。自清代雍正年间至末期,这种风格颇受欢迎。

      清嘉庆 青花淡描缠枝佛莲纹折腰碗

      6、青花画筋

      该技法在元代至明早起的永乐宣德时期较为流行。在绘制荷叶时,预先留出荷叶的筋脉,并在渲染过程中将需要留白的筋脉部分露出白色,同时使用青花色渲染筋脉边缘的叶子。

      清康熙 青花荷塘翠鸟图大盘

      7、青花剔茎

      在绘制花朵或枝叶时,首先使用平涂法涂抹颜色,然后使用刻刀等工具剔除脉络、枝干等部分的颜色,以形成线条留白。这种工艺始于成化时期,并在明晚期万历、天启及清三代和清晚期较为流行。

      清道光 青花荷塘游龙图天球瓶

      8、青花留白

      与普通青花瓷绘制工艺相反涂青料为地,留白处为图案需要注意的是,留白处是胎骨原本的颜色,而非后添加的乳白釉。所以青花留白工艺相对复杂,官窑应用较多。

      清康熙 青花留白持莲童子图碗

      9、青花分水

      根据画面的需求,青花料被调配出多种浓淡不同的料水,直接在坏胎上作画,从而呈现出浓淡不同的色调。此外,在同一笔中也能表现出不同的浓淡笔韵。这种青花分水技法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强烈的立体感。

      清康熙 青花夔凤纹双陆尊

      10、米点皱

      米点皱,这一绘画技巧,源自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米莆及其子米友仁。他们创新性地将密集的水墨点或短横线结合在一起,模拟出自然山石的质感,打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。此技法后来被陶瓷画工巧妙地借鉴,融入到青花绘画当中,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和艺术价值。

      清18世纪 青花山水米点皱笔筒

      11、披麻皱

      瓷器纹饰所说的披麻皱,借鉴了国画中的术语,是一种“线皱”技法,是以柔韧的中锋线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,形成众多线条“披散交搭”类似披麻的纹饰风格。

      清康熙 青花披麻皱山水人物笔筒

      12、斧劈皱

      在绘画山峰时,画家的用笔方式如同使用斧头进行劈砍,笔触落下后形成的画面形象犹如经过利斧劈砍一般简洁利落,因此得名“斧劈皱”。在康熙青花瓷器的山石描绘中,多采用这种斧劈皱的绘画方式进行表现。

      清康熙 青花斧劈皱山水远景笔简

      青花瓷的绘制技法

      它不仅要求艺术家具备

      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

      还需要对材料的特性有深入的了解

      正是这种独特的技法和精湛的工艺

      使得青花瓷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

      温馨说明: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,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,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,敬请原作者谅解!如有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,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。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,敬请注明出处。谢谢合作!

      责任编辑:

    笔触落下后形成的画面形象犹如经过利斧劈砍一般简洁利落
    笔触落下后形成的画面形象犹如经过利斧劈砍一般简洁利落
    版权声明

  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   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    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