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王若_陕西王若琦-叁幺玖
expr

陕西王若_陕西王若琦

清道光年间(1850年)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从自家地里挖出一件青铜鼎,马上就有古董商人闻讯而来,以白银300两将鼎购得,可在运鼎之际却被同村村民董治官阻拦,买卖没有做成。 古董商无奈之下将此事报告了*,希望*为民做主还他一个公道。可是这位知县大人偏偏是个小人,他看到这件宝鼎以

道光末年,陕西省宝鸡市董家村的村民在种地时一镢头下去,一个公鼎被瞬间掘出。一个美国佬欲出资五万美元将毛公鼎买走。消息一经传出,国内舆论一片哗然。毛公鼎自出土以后,就一直备受关注,曾享有晚清“海内三宝”之美誉。器形为直口折沿,半球状深腹,圜底,兽蹄形足,口沿上树立形制高大的双耳,口沿下饰一周重环纹

陕西王若

民国年间,前两江总督端方的女儿出嫁时欲以一件家中宝物作为陪嫁,但婆家却不敢接受。这件宝物是端方于1902年从山东潍坊陈家夺来的,俗话说“多行不义必自毙”,端方于9年后在四川被保路运动中的新军刺死。这件宝物名为“毛公鼎”,是清代道光末年在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发现的,最初被古董商人苏亿年收藏。至咸丰年

西周青铜器大克鼎又称克鼎、膳夫克鼎,西周中期青铜器,于清朝光绪十六年(1890年)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,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。西周大克鼎通高93.1厘米,口径75.6厘米,腹径74.9厘米,腹深43厘米,重201.5公斤。鼎立耳,口沿下饰变形兽面纹,中又饰小兽面纹,并有觚棱凸棱,整个造型庄严

陕西王若琦

温馨提示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